德云社20周年之戏曲专场2016

状态: 已完结

主演: 内详 

导演: 内详

语言: 国语

首播: 2016(大陆)

更新: 2024-07-10 03:43

类型: 综艺

非凡线路

  • 第01期
  • 第02期
  • 剧情简介

    一百四十五章、评剧陨落,郭德纲赔钱传承:三百多出老戏能唱一遍吗?

    2014年7月29日,郭德纲微博发文:

    一个孩子跟我聊天。

    “师父,看您挺喜欢评剧的。”

    “是啊”

    “可是,我怎么没觉出评剧有什么好的呀!翻来覆去就那几出吗?”

    我叹口气,无语许久。当年一说哪位角儿唱什么戏,观众半夜排队买票。可现在,真没有哪场演出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有买票的冲动。也有人说,多元化的市场冲击太大。可二、三十年代,歌舞、话剧、七彩电影等等也没拦住戏曲的大红大紫啊。沏了杯茶,和孩子聊评剧。

    “看过《杨三姐告状》吗?”

    “看过,很经典。”

    “是的,非常好。不过,老本也很精彩。头场先是张茂林托孤。张茂林是和高占英的父亲高贵章合伙做生意的,病重托孤,上场有十八句慢二六。之后张妻找高家要账,高贵章改账本起誓:我要昧心,现世现报。叫我家风大乱,死走逃亡!仓!这有一冷锤。紧接着高占英逛妓院,故事由此展开。老本还有杨三姐夜宿城隍庙,各殿看鬼神及杨二姐托梦。旦角儿有唱有做,精彩至极。”

    “那为什么不这么演了?”

    “种种原因吧。”

    “还有什么好看的?”

    “有的是。赵丽蓉老太太演过一小品,其中有段唱,别耍嘴啊,我要是耍嘴我是个棒槌。这也是评剧,传统喜剧《贱骨头》里的核心唱段。《秦香莲》看过吧?老规矩最后开铡的。俩桌上并一块,铺白布。摆铡刀,王朝上桌上抬刀把。这搭上陈世美来,光膀子红彩裤。往铡里一顺,刀头一落,这陈世美是俩人演,一个来脑袋,一个来身子,分落在桌子两侧。演刽子手的嘴里含红颜料,落刀后便喷在陈世美身上。演身子这个落地后还得哆嗦。开铡时,包公翻袖掩住春哥冬妹,不让孩子们看。九十年代我搭小班跑帘外唱老包,还带开铡,没这个看戏的不结账。人家问的对,没开铡叫什么铡陈世美!”

    “师父,这是不是太血腥了?”

    “唉,孩子,看那么多电影、电视剧了,怎么想起那么弱智的问题来了?”

    “好吧。师父,还有什么?”

    “呵呵,不计其数。《天河配》要真牛上台,《八宝钗》有段唱竟然全是下句,《剁手记》连龙套都有唱,《保龙山》唱全了得半个多月,文武带打,扎大靠杀四门,三张桌子不高,《李三娘》团场七个人大联弹,半句半句拆唱。另外,评剧还有大批民国题材的洋装旗袍戏,《洞房认父》、《贫女泪》、《手枪结婚》、《黑猫告状》、《人头告状》、《枪毙小白鼠》……”

    “哇!没想到。”

    “没想到就没想到吧。这行也就这样了。戏曲是角儿的天下,角儿必须说了算。角儿要是说了不算……”

    “怎样?”

    “……不算就不算吧。”

    “师父,屋里没外人,您说评剧还能振兴吗?”

    “那你出去可别说(出)去!”

    “行,您放心。”

    我压低声音:“平局要想好,很简单。把三百多出老戏唱一遍就行了。千万别排那浪催的外行新戏了,没人看……”

    "

    郭德纲这篇长微博让人看得泪目,评剧是这样,其他的曲艺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尴尬境地?可是,即便这样,曲协还是该开会开会,就是不去组织大家排练老戏,即便挖掘传承,也是放在案头而已。

    为了传承评剧,德云社还成立了太平剧社,并经常把老戏搬上舞台。


    在2015年7月时候,郭德纲曾发文感叹传统艺术的没落:“越来越觉得传统艺术的没落,主要是由于盲目创新。抛开艺术的规律,为资金创新、为得奖创新、为创新而创新。一堆内行围着一堆外行,玩得可开心了。评剧象歌剧,京剧象越剧,剩下的象话剧加唱。曾有曲剧作曲家拿着作品对团长说:您看哪里还像曲剧,我还改! ???”

    在郭德纲看来,评剧没落的主要原因是盲目创新。这可能是一个原因,但评剧市场的凋零也是一个主要原因。


    或许是多年沉浸在曲艺行当,每到相应的节日,就会想起这个节日应该唱的大戏来。2014年七夕,郭德纲发文:“又过七夕。想起九十年代初,在戏班里逢此日必唱《天河配》。故事简单,就是人人尽知的牛郎织女。按说是旦角儿扮演织女,小生扮演牛郎。但评剧班一般是当家旦角儿反串牛郎,此举也体现了应节戏的特点,就是噱头频出,满足观众猎奇心理。我第一次唱这戏演的是金牛星,穿开氅,蓬头金箍红扎,拿蝇帚。这活没什么大事,跟着混。后来主要扮演舅舅,小花脸应工。穿道袍坎肩,戴帽头,搓脸红鼻子带鼻卡。演到叔嫂不合要分家,牛郎这一喊:舅舅~!后台答应:哎~!场面起快长锤,丝边上舅舅。直接奔台边,随着咕龙冬仓。把手中拄的大棍子砸向观众。前排观众必惊慌躲闪,顺势拉回来。观众醒过味来,哄堂大笑,这手每次都不白给。笑声过后,叫板唱流水:忽听外甥把我叫,急忙来了老年高。想必是叔嫂又吵闹,鸡也飞狗也叫房梁上蹿上一只大花猫。看起来日子过不了,我给他们分房分地分田分产分米分面分水潲。手拄大棍我就往里跑!这进屋见兄嫂,坐下说分家的事。舅舅在这戏里说山东话,数板也倒口:淅沥沥哗啦啦,天上下雨地上滑,二外甥要分家,要什么要什么,舅舅给你写上啦。这场分家,最精彩的就是联弹。四个人,哥哥是老生、嫂子是彩旦、舅舅是小花脸、牛郎是小生,不同声腔搅合着唱。分家吵架,四人打起来了。由四平调起转联弹,掏着唱、垛着唱,半句半句甩,好听至极。尤其嫂子唱:买来蜜柑把皮剥下,他要吃糖葫芦沾卤虾呀!这甩腔是河南坠子,乐队也随着拉坠子,观众乐得不行了。舅舅唱:我开言骂声一篓油,你这娘们可真难揍。我的外甥与你有什么仇,你不该面汤下药害他命休你是何根由?然后嫂子撒泼,几人开打,边打边唱:小怪样你吹牛腿,你竟敢武力解决打舅舅。这里盖、抽嘴巴,彩旦屁股座子,舅舅接唱:管叫你顺嘴血流~!嫂子起来,唱垛板留上句,老生接:回身来切菜刀拿在手!瞪眼抽风,必是满堂好。前半场文戏,后边上雀王,大开打、搭雀桥,真是灯彩佳话,看得观众热血沸腾。每年只演一场,逢贴必满。想到此颇感慨,我有点白头宫女说天宝那意思了。唉,我的评剧啊,你醒醒,你睁眼看看……”

    郭德纲行文至此,估计已经泪眼连连。他对评剧真的是爱呀,没有这种爱,能有如此深的感情?


    郭德纲多年前就开始唱评剧,并保存了相当多的旧物件。闲暇时间,他就拿出来看看,感慨一番:

    “翻检旧物,找到了一份视频。1995年11月29日,我在天津的小剧场唱的评剧《铡判官》。我演的包公、老艺人新艳花演柳金婵、钱庆昌先生的颜查散、老前辈刘秉文先生的判官。记得很清楚,这场戏唱罢,我就收拾行李北漂进京了。风潇潇兮肝胆寒,今试回头,倒抽凉气… ????”

    "


    "

    “翻检旧物,发现当年唱戏的剧照若干。张张看来,感慨万千。最早的是九一年的,算来二十多年了。那时搭小班、跑帘外,风里来雨里去。唱一出戏挣六块钱,长到九块时兴奋不已。粗算,传统评剧我大约唱了一百四十多出,河北梆子也有几十出。苦则苦矣,乐趣无穷。旧时风月,安得不怀。”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    郭德纲没事的时候就听老艺人留下来的曲艺段子,他竟然能听出冷汗来:风雨交加,突然断电。暗夜闷坐,听了几段业界大家的名作。有宋湘臣的竹板书《三国》、陈凤云的西河大鼓《前后七国》、孙玺珠的辽宁大鼓《马嵬坡》、郑耐梅、曹金娥的评剧《贱骨头》。听到京剧名家陈鹤昆的《北汉王》时,陈先生咬牙喊出那一句:你与我杀杀杀!我惊出一身冷汗,这才是唱戏呐!绝了…… ????

    "

    当然,他翻检旧物之外,还整理评剧相关剧本。他在微博中写道:“大年初八,窗外剪碎白银,室内笔纳春秋。今天的主题是评剧。整理剧本,熟悉唱腔。通顺水发,收拾纱帽。无边乐趣,令人喜狂。此时此刻,给什么都不跟你换。正所谓:装文装武我自己,人生原本是戏。威风凛凛你快去,有钱难买乐意。”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    他为啥翻检旧物?为啥整理评剧文本?他是要把这些老戏重新搬上舞台呀。2011年11月曾发文说:“百年来无数艺人的心血,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失传。我整理了一份工作计划,首批抢救复排评剧传统剧目一百出。任重而道远。我需要演员,我需要乐队,我需要演评剧的剧场。資金我自己出,但我更需要一个宽松的空间。我不知道这个计划能走到哪步,努力吧......”


    当然,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传统的一出出老戏搬上舞台。他曾经和央视合作,录制了不少老戏:连续两天,德云社于央视录制(满堂彩)特别节目。共录京剧(法门寺)、评剧(杨三姐告状)、曲剧(唐伯虎点秋香)、相声剧(吃元宵)、相声组合(中国相声史)等。全梁上坝,通力合作,堪称一乐也。

    "

    郭德纲七岁学艺,然后就逐渐登上不同的曲艺舞台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他曾出演过多出老戏。比如,他说:九一年,我陪评剧老艺人新艳花还唱过此剧,海报贴的是(千里送京娘)。记得剧中有对唱小曲"柳叶青又青",后台集体配唱,热闹非常。典型的生旦对戏,赵匡胤例由班中当家小生扮演。思此,二十年矣!//@戏外龙套_许立仁:大概50年代末,评剧有演《京娘送兄》。记不得是移植何剧种还是自创。


    既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对此出演老戏,郭德纲对此自然很拿手,于是后来对此登上戏曲舞台:

    2011年11月发文:昨晚,北京長安大戲院,評劇[严罗锅抢亲]圆满成功!楼上楼下全满,灯彩佳话皆大欢喜。看来,剧目合适演员敬业,传统艺术是有市场的!艺人一定要懂专业明市场,花開花謝春不管,水寒水暖魚自知。今晚,大型评剧传统喜剧[王华买父]即將上演,我很期待.... ????

    "

    2016年5月1号国际劳动节,郭德纲实实在在地劳动了一回。在北京保利剧院,庆祝德云社成立20周年戏曲专场北京站,他唱了一出传统评剧《包公铡驸马》。十年前他唱过这出戏。依旧例,郭德纲又是一赶二,前老生的王延龄,后花脸的包公。他慨叹:别看没能耐,可是有力气啊…… ????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    2019年3月15日,太平剧社开箱演出全本《乾坤带》(代征西)。


    "


    "

    这一天看似平常,在德云社评剧传承史上却非常重要:太平剧社成立了!这是德云社继麒麟剧社后成立的又一家曲艺传承社。

    因为成立太平剧社,德云八队还停演了。因为德云八队的场地在三庆园,这个三庆园又名“三庆戏院”,就在前门外大栅栏18号。这里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是一个热闹的戏园子。(据1842年版《梦华琐簿》记述“今日三庆园,乾隆年间宴乐居也。”)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将此作为首选的主要场所,(1796)更名为三庆园。 距今已有220年历史,是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表演场所!


    其实,德云社早在2008年3月就成立了评剧社,每逢周六周日晚在广德楼演出,票价20元,做的是赔本的买卖,据说一场下来要赔4000元。当时,郭德纲请了40多位说评书的老艺术家们登台表演,年长者甚至有81岁的老人。因为种种原因后来演不了了;可喜的是,当时留下了珍贵的评剧录像资料,还整理了《范喜良》、《杜十娘》等许久未演,即将面临失传的百余部作品。现在重开太平剧社,可见郭德纲的信心以及对评剧的喜爱。郭德纲的说法是:今天的评剧状况就像是当年的相声一样面临困境,所以我要像救相声那样救评剧。评剧不是一两天能学得会的,我们先记录下来,然后再找到愿意学的传人。


    2020年1月2日,太平剧社封箱演出《杨三姐告状》

    "


    郭德纲爱评剧,评剧老艺人也爱郭德纲。评剧老艺人张春华先生因为年迈,唱不动小花脸,改二路老生,就将全部丑行髯口相赠郭德纲。

    "


    "


    "

    再看到这些老艺人相赠的物件,郭德纲感慨万千:七月十一日晚,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传统京剧《失印救火》。进库房,翻箱倒柜找服装道具。找到一个小花脸的吊搭。系九二年时,评剧老艺人张春华先生所赠。彼时先生年迈,唱不动小花脸,改二路老生。故将全部丑行髯口相赠。算来几十年了。睹物思人感慨万千。 ????

    "

    综艺德云社20周年之戏曲专场2016全集高清观看由4m影院整理于网络,并免费提供德云社20周年之戏曲专场2016高清剧照,德云社20周年之戏曲专场2016百度云在线播放等资源,在线播放有酷播,腾讯视频,优酷视频,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,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。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,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。4m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,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!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...